首页
搜索 搜索

社论丨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天天报资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3-05-09 01:14:2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日前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会议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事关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大局,是在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等已有经济发展成果基础上的再接再厉,是在新时代进一步提质增效、夯实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必然要求,也是面对新一轮全方位国际竞争、在激烈的国际形势变化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然选择。

从历史角度看,虽然中国制造产业取得了巨大成果,但仍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且在关乎全球新产业革命的尖端技术方面面临被“卡脖子”的风险,为了给新技术发展提供更坚实的实体经济基础,抢占国际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势在必行,而这又和持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战略目标相吻合。同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中国面临平衡增长、民生、环保等诉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挑战,唯有以科技创新为驱动,进行高效的资源整合,以高质量的产业结构为依托,中国才能妥善应对这一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强调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处理好实体经济与金融、房地产等产业的关系,不断增强实体产业的供给能力和竞争力。

从政府到企业,各方应当理解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定位和深刻内涵,稳步推进这一目标的具体落实。在已经建立起系统全面的工业体系、并跻身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基础之上,中国的产业体系要向强韧方向转变,在保持国内稳定的同时,要能经得起外部冲击的挑战,并要能顺应数字经济等新时代潮流,及时在国际战略产业链中占据优先位置,同时也要具备吸收国际优质产业和科技资源的能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

现代化产业体系需要正确处理科技创新与产业的关系,一方面要瞄准先导产业、新赛道,发展科技含量更高的高端制造业,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突破一些影响、制约传统产业与数字产业深度融合的梗阻因素,推动各产业向更高层次转型。这需要鼓励企业家精神,优化科创企业营商环境,引导和发挥资本对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地方上已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比如创新园区、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利用新兴互联网平台推进产业融合增效等。良好的顶层设计与有益的基层探索之间,应当实现紧密融合,通过发挥地方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等各种主体的能动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能充分展现时代精神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之路。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要有一定的产业政策,又要确保政府在市场竞争中充当中立的裁判员角色,通过高效的市场资源配置来确保资金、科技、人力资源等各种要素的协同,共同推进产业体系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是一场对政策理性的考验,增强产业稳定性和韧性的途径,应当是经济要素的自由流通和明确的竞争规则,而不能不顾市场规律盲目冒进。虽然中国已经意识到很多前沿技术不可能通过外部途径解决,但也不能走闭关自守之路,而应在与外部供应链风险博弈的同时,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和竞争,综合利用各种外部资源来实现目标。只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在类似历程中的经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