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和杰:“很幸运从事了大有可为的事业”|世界热门
“陆老师,请你尝尝,这是我最近试种的水果玉米,每棒能卖到12—18元。”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界塘村的老张笑眯眯地说。
听说陆和杰回老家了,一大帮农民朋友围着陆和杰争着唠叨这些年他们“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后,种植结构的改变和收入的增加,满脸洋溢着喜气。“快20年了,我搭大棚种番茄,与你们一起做品比试验,引进滴管节水农业和性诱剂捕虫技术,现在想起来还在眼前啊。”陆和杰感慨道。
从一名普通小学教师逆袭成为大学教师,跨界进入成人教育领域,陆和杰从事成人教育特别是农村成人教育已经近20年。既有专注科研的学术范儿,又有扎根基层的乡土气;既能站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的讲台交流经验,又能和农民朋友打成一片传播新理念;既是中国农村成人教育的践行者,又是在新时代中不断创新的探索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位“陆老师”的身上,闪耀着当下基层成人教育从业者的独特光彩。
从泥土中走来
2005年的一天,慈溪市天元镇元甲村的农田里,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年轻人。斯斯文文的长相,一尘不染的衣着,轻声细语的普通话,使得他与周围的农民显得格格不入。他说他叫陆和杰,今后就负责当地农民的培训工作。“我种了这么多年地,还用你这个读书人来教?”两只脚踩在泥里的农民们哄堂大笑,并不把他当一回事。刚从天元小学调入天元成校的陆和杰,吃了闭门羹。
尽管出师不利,但陆和杰并没因此而气馁,他的心中燃烧着一团火焰,这团火焰使他坚信:农村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这不是盲目自信。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提出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规模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而着眼彼时的慈溪现实,培育新型农民也迫在眉睫: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农民失地与产业升级双重影响,年龄偏大、技能不足、依赖经验的农民和低效传统的种植模式,已无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高附加值经济作物的产销需求。
一方面是政策与现实的外部因素,另一方面是悯农爱农的情怀驱动。“你见过以前农民洗韭黄的样子吗?”陆和杰回忆道,南方阴冷的冬天,农民赤着脚站在河里,用流水一根根地摘洗韭黄,只为用更好的卖相赚取一点微薄的利润。“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深知农民太苦、赚钱太少。”从那时起,陆和杰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尽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农民的现状”。
改变的第一步,就是破除农民对自己的偏见。为了拉近与农民的距离,陆和杰用尽了办法:讲话从“文绉绉”变得“土唠唠”,接地气的比喻一个接着一个往外蹦;举止也更加不拘小节,刚从地里摘来的带着泥土的瓜果,他和农民一起蹲在田埂上吃得津津有味;他还自掏腰包搭起蔬菜大棚,自己下地种起新品种番茄,“我和你们比一比,看谁种得好”。渐渐地,农民们开始对陆和杰刮目相看起来,“这个新来的陆老师,还真不一样”。
在实践里探索
“陆老师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要不是他带着我们学这学那,我们种地哪有这么高的收入?”在一次媒体采访中,农民学员老张热情地把自家种的甘蔗塞进记者的手中,非得请他们尝尝鸡和甘蔗种养结合收获的生态甘蔗。事后,这位浙江电视台的记者忍不住赞叹:“采访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遇到过农民这么热情,对老师评价这么高。”
这次采访的主题是陆和杰在慈溪推行的“三电合一”全时空农民培训模式,老张等农民则是该模式的受益人。
随着与农民群体的交流愈加深入,以及对农业生产的观察愈加细致,陆和杰对于当时农民集中培训的现状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那就是农民种植品种多样化与集中培训内容单一化之间的矛盾、农民集中培训时间与农业生产时间相冲突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民要求培训手段多样化与当前培训方法简单化之间的矛盾。有的放矢,陆和杰提出了以“电脑、电视、电话”为主要载体对农民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教育培训。
在农民“触电”、农民“上网”还是新鲜事的千禧年之初,陆和杰搭建网络培训平台,设计制作了“慈溪农民学习网”,网站上联宁波农经委、宁波农科院等涉农单位网站,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听共享农业专家库里的专家网上授课。与此同时,开辟“空中教室”,制作农事专题电视节目、录制VCD碟片等,供农户随时回看。每到台风时节、病害多发季等节点,一条条提醒短信及时通知农户做好应对工作。按照地域相近、种植结构相似的原则组建起来的学习小组,则推动了农户间的相互学习、交流与合作,进而涌现出一批在地农技“土专家”。
在这一套“人人想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全时空农民培训体系下,平台、专家、农户等积极互通与互动,累计推广种植新品种2690亩,为农民增收超千万元,当地农民精气神为之大振,乡村面貌也焕然一新。
由于该项目的前瞻性、实用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中央教科所(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对此作出“在全国各地农村逐步推广”以及“向国际社会宣传我国的成功经验”的评价。中央教科所研究员蓝建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印尼召开的“社区学习中心国际研讨会”上,以该项目为主题作交流发言,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与新时代共进
国家级职业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浙江省职业教学成果一、二等奖,五次宁波市政府职成教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课题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多次获得省市等各级领导批示……如此“高产”的背后,离不开陆和杰在多个岗位的历练与成长,更离不开他始终关注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紧跟时代变化新潮流的这份与时俱进。
2009年调入慈溪市教育局职成教教研室任教研员后,陆和杰完成了从一名基层教师到教研员的角色转换,他要求自己跳出微观视角,站在县市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发展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提出对策。由他撰写的宁波市政府职成教教学成果一等奖《学分银行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就是这样诞生的。慈溪市推广的学分银行基于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视角,在为学习者提供方便、灵活、个性化学习条件的基础上,将学习与学分相关联,探索了区域性市民学分银行的实现方式和运作模式,实现全国首家“从理念到落地”的学分银行。
2013年至2020年,陆和杰在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任职期间,先后担任成教服务指导中心和成教发展研究中心负责人,促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CLC)终身学习研究所落户宁波,他撰写的课题获得三项宁波市政府职成教教学成果一等奖、一项浙江省政府职业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级职业教学成果二等奖。
如今,陆和杰又有了新身份——宁波开放大学名师,他先后获聘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宁波市社科院终身教育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宁波市城市发展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舟山市乡村振兴学院特约研究员和安徽省安庆市乡村振兴学院特约研究员,并负责主持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名家工作室。
“无论是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还是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职业教育都是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带着在职业教育领域一路走来积累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陆和杰对于新时代职业教育有着自己的理解,他深情地说,“很幸运,我从事了职业教育这一大有可为的事业,我将继续为这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教育报》2023年06月20日第6版
作者:本报记者 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