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吉林大学:第八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在长春召开|速看

吉林大学     2023-04-15 12:12:12


(资料图)

4月7日至9日,由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储能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吉林大学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储能科学与技术》编辑部承办的第八届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暨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年会在长春召开。会议主题为“双碳目标下的储能关键科学与技术”,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的5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研讨交流储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技术成果。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申泽骧教授,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教授,吉林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岗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方向晨教授,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研究员,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马紫峰教授,《储能科学与技术》杂志主编、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吉林大学物理学院院长邹勃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杜菲教授主持。  韩喜平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吉林大学的基本情况和新型电池物理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储能领域的重要进展。他表示,本届大会以“双碳目标下的储能关键科学与技术”为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扎实行动,是引领和推动全国储能领域创新发展的务实探索。希望本次会议在学术争鸣的氛围中,产生合作发展的共鸣,形成携力同心的共振。  方向晨表示,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已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本次会议是基于储能交叉学科特色的一次跨学科、跨行业的协同创新。他指出,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业委员会凝聚了一批储能领域科技人才,是行业内影响力强,具有学术权威性、代表性和专业性的高端交流平台,切实推动了我国储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工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郭剑波表示,储能是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大规模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路径和重要支撑。发展新型储能,是长久之计、当务之急,对我国建设低碳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朱庆山表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守自己的领域、坚守科学精神;科研攻关要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申泽骧院士、YuryGogotsi院士、北京化工大学卢云峰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黄学杰研究员、华中科技大学黄云辉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人杰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李峰研究员、清华大学张强教授、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邢巍研究员分别在开幕式、闭幕式作大会报告。  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储能领域权威院士、知名专家、科研工作者,以专业视角通过“动力与固态电池论坛”“新型储能技术”“储能材料设计与先进表征”“燃料电池与水电解电催化”“碳材料与MXene储能”“物理储能与储热技术”“第三届青年储能科学家”“储能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定位于应用”8个学术论坛、200余场报告等形式,共话“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的储能科学与技术创新发展。  作为会议的特色环节,4月7日下午,第三期“储能科学与技术讲习班”如期开讲。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明军研究员主讲“电解液及电极界面建模”,北京工业大学吴玉庭教授作题为“双碳愿景下大容量储热储冷的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的讲座。  4月7日晚,召开了中国化工学会储能工程专委会第二届委员会2023年工作会议。  在4月8日晚举行的新威-《储能科学与技术》高被引论文奖的颁奖仪式上,各有8篇文章分别获得2021—2022年度高被引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储能科学与技术》副主编艾新平教授和编委李峰研究员、新威吴红娟经理为获奖作者颁发奖金和证书。  全国储能科学与技术大会是储能领域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学术盛会,大会以“促进储能科学与技术交流,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对接,提升储能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储能青年才俊”为宗旨,通过开展跨学科跨行业的高端学术交流,对储能技术前沿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