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速看料】十二生肖背后的天干地支,比《孙子兵法》还厉害?
生肖属相,是我们出生时就自带的“特殊胎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这组“特殊胎记”形成原因纷繁复杂。大部分学者倾向于将十二生肖的起源视为动物崇拜、图腾崇拜的盛行与干支纪元法运用的结合。
干支纪元法由天干、地支组成,是先民们观察月亮阴晴圆缺、四季变换更叠、北斗星与北极星“斗转星移”等自然天文现象总结出的规律。
▲南宋 佚名《沧溟涌日图》故宫博物院藏
天文上把黄道平面划分为十二宫,十二宫又与二十八宿相对应。十二地支的天文象意来源之一就是二十八星宿。
用于纪元时,古人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与“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按固定顺序相互配合,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干支循环表;以“甲子”始,终于“癸亥”,共60组。
六十个单位为一个循环周期,周而复始,连续不断地记录时间的流转。
在统计方面,天干是十进制,容易计算;而地支是十二进制,在记录时辰与月份方面有优势;
干支组合则是六十进制,即是两者(10与12)的最小公倍数,适合间隔较密(纪日)和避免混淆(纪年)的情形。
人们常说的“一甲子等于六十年”,也脱胎于这组循环。
▲《甲骨文合集》第37986甲骨拓本
就目前所能获得的考古资料来看,天干地支在殷商时期已得到普遍运用。
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使用的都是这种纪元方法。
这意味着历史学家可以根据古代文献资料中记载的某个事件的干支日,结合辅助手段,来推测某个事件发生的具体日期。
▲西周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历史学家根据此件西周利簋上的33字铭文、天文学记录以及碳14测验法等现代技术,对武王伐纣的具体日期进行了历史推断,为公元前1046年的1月20号。注:该铭文的解读学界尚有争议。
干支纪元就像一棵大树,以天干为主干,以地支为枝叶,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萌动着自然原始的生命力。
在古代思维中,常以抽象的五行以及天干地支等描述天地万物,以此阐发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人们灵活使用天干地支表达年、月、日、时辰,这样也就出现了民俗信仰中非常重要的“生辰八字”。
而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联系则更为紧密。
▲齐白石 《十二属图》 北京画院藏
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并用“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表示。十二生肖选取的,大多是对应时辰比较活跃、有代表性的动物。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汉朝瓷砖雕画上的生肖,左鼠人(子)为夜间23时至次日1时,右兔人(卯)为清晨5时至7时,现藏于爱丁堡苏格兰博物馆。
在发展变迁中,十二生肖不但融入国人生活,动物们的自然习性或传说本领,也被人们赋予诸多文化意义,受到喜爱和尊崇。
有人形象地将生肖称作“命图腾”,意为“一个人天命所指的图腾”。民间还有“本命年”的说法。生肖每隔十二年循环一次,每个人的本命年因此也都间隔十二的整数倍。
《十二生肖中国年》一书很形象地写到:“我们的头上有个大钟,挂在天上的钟,指针是北斗。斗转星移,一年又一年。十二年如十二个小时。一点是鼠,两点是牛,三点是虎,四点是兔,五点是龙,六点是蛇,七点是马,八点是羊,九点是猴,十点是鸡,十一点是狗,十二点是猪,是为中国年。”
物换星移,潮涨潮落,时间本质上并没有刻度,是人类用各种纪年体系定义了它的间隔。而在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里,人与属相,就这样被紧密连结到一起。
十二生肖不仅带着来自遥远年代的图腾崇拜,也体现出东方文化“生命平等、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哲学观,以及人们对个体生命的珍视与关注。
观复博物馆以十二生肖吉祥如意之期许,推出「景泰蓝十二生肖一生如意牌」。
此「景泰蓝十二生肖一生如意牌」以馆藏【清乾隆 太上皇御赐养老银牌】为整体造型的灵感来源。
▲清嘉庆元年 太上皇帝御赐养老银牌
观复博物馆藏
传承景泰蓝制作工艺,铜地掐丝,点蓝成翠,表面饰金。
正面,以馆藏十二件生肖文物为图案主体,以对应的十二月令花为点缀。
背面,以锦地纹满铺,内嵌诸多杂宝,寓意富贵吉祥。
另外,搭配一陶瓷福山寿海托架,与生肖牌底部福山寿海装饰相呼应,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